特大城市因其集聚了大量的人口和经济,承担了国家发展增长极的作用,能够影响到一个国家、地区甚至全球的发展。纽约、东京和伦敦是公认的世界城市,也是典型的特大城市,其人口发展模式和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上述城市人口发展状况的比较,侧重回答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能不能控制住特大城市的人口增长 ?
从东京、纽约和伦敦城市人口变动情况来看,在日本、美国和英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东京、纽约和伦敦的城市人口也在快速增长,两者之间具有时间同步性。
二、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哪里吸纳人口最多,增长最快?
在特大城市快速发展之初,城市中心区人口会快速增长,但是当中心城区人口达到一定规模后,中心城区人口将会出现减少,而周边地区人口会持续增长。
三、特大城市所处都市圈的人口如何变动?
自1980年以来,纽约、东京和伦敦三个都市圈所吸纳人口的总量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而且伦敦都市圈吸纳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呈现上升态势,1980年吸纳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17.33%,到2015年提高到19.17%。
四、特大城市人口就业结构是否呈现高端化特征?
当前存在一种认识认为,通过减少特大城市的低端产业,推动城市产业“高端化”,能够起到减少城市人口的效果。事实上,城市的就业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业是为满足城市生产活动,这部分就业会因为技术进步、城市发展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一些具体行业上就业比重会不断变化。另外一部分是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这部分总体是变动不大的,比如满足人的吃喝等,只要有人就会产生这些需求,也会在就业中占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比重。因此,如果过度依靠行政手段改变城市人口就业结构,借此达到产业“高端化”目标,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会影响到城市发展活力的释放。
五、几点启示和思考
从国际上典型特大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向特大城市集中是一个必然趋势。当前解决我国特大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主城区和行政管辖区的关系。与国际上的城市不同,我国的特大城市不光有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中心区,也包含大量的农村地区。我国的特大城市更类似于国际上的都市圈,比如纽约市面积为833.5平方公里,而根据美国管理和预算总署的定义,纽约都市圈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北京的行政辖区为1.68万平方公里,如果以行政辖区为整体进行计算,北京人口密度并算不高。这是我国特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主城区存在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但是行政辖区并不存在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因此相关政策的制定时要区分主城区和行政辖区的概念,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同时要把视野放在整个行政辖区,放在区域发展上来,并且主城区内部也要根据发展定位有所区分,绝不能一概而论。
二是处理好特大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国际经验表明特大城市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心城区会主动将优质资源要素向周边区域布局,形成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合理分工。比如,东京控制中心城区内各类学校的扩建规模,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周边布局。当前,我国还存在资源要素向特大城市中心区过度集中的现象,城市中心区表现出明显的“虹吸效应”,没有形成城市中心区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要解决我国特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入手,将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产业、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适当向周边转移,并且要敢于将一些所谓的“高端”功能向周边转移,形成功能互补的格局,从而主动吸引中心城区的资源要素迁出。
三是处理好产业升级和低端生活服务业发展的关系。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我国特大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政府要制定引导产业升级的相关政策。同时,要认识到城市不同人群之间、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城市不仅需要高端服务业,如金融保险、创新服务等,也需要满足人口基本需求的各项服务业。要认识到城市宜居的关键是能够为城市居民生活和创业提供更为方便的条件,城市在发展转型升级的同时,要为有利于居民生活的服务业发展留足空间,要为人口创业、创新提供必要的空间,绝不能一概否定,一拆了之。
范毅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